北方网消息:人们常说“逢聋必哑”,其实不然,聋儿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并得到治疗,是能聋而不哑的。昨天,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传来好消息,从今天全国第4个爱耳日开始,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将全面启动。这将使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被及早发现,及时得到矫治和康复训练,从而减少因聋致哑的比例,尽**可能让孩子语言发育功能少受或不受损失。
据调查,目前全国0至7岁的儿童中,有听力障碍或称听力残疾的孩子已达80万人。本市每年出生的60000名左右的婴儿中,大约有200个是聋儿。研究已发现,如果聋儿在出生后6个月之内得到及时矫治,将能**限度地减少他们听力受损的程度;如果聋儿得到及早的康复训练,将会有助于他们语言发展能力的提高,从而**限度地避免聋儿成为聋哑儿。
据市妇儿保健中心李义民主任介绍,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将从试点开始,首先在1至2所产院,试验用“耳声发射仪”等特殊的筛查工具,对每一名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。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,市妇儿保健中心将面向全市18个区、县培训一支具有新生儿听力检测技术的筛查人员队伍。
从今年开始,力争在2至3年内使全市2000个左右的产院全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,使每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都不被遗漏。
趋势:聋儿生存质量得改善
过去本市只成立了聋儿康复机构,没有开展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,一些聋儿错过了接受康复训练的**时机,由听力障碍导致语言障碍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,发达国家就已开始了新生儿听力筛查,我国上海市率先启动了这项工作,如今天津、北京、沈阳等大城市也相继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,这无疑将给新生儿和广大家长带来福音。今后这项工作的全面和持续开展,将使先天性聋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根本改善,从而缩小与正常孩子生存质量的差距